在南昌,交通事故纠纷不再需要东奔西跑!
因为都归这儿管→南昌市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
今天,南昌市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在青山湖区法院塘山法庭成立了!
南昌市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揭牌仪式
1月18日,江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葛晓燕与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晓海,一起为“南昌市交通事故速裁法庭”“南昌市交通事故多元解纷中心”揭牌。
南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吕清泉,南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强,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汪勇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青山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袁一旦主持,青山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秦三友介绍“一庭一中心”建设情况。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一庭一中心”,详细了解中心多元解纷工作流程、具体做法和预期效果。
今后,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新建区、红谷滩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8个中心城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将陆续由“一庭一中心”分阶段跨辖区集中受理。
该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构建了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调解组织、保险机构、鉴定机构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可以实现责任认定、理赔计算、在线调解、在线鉴定、在线司法确认、在线诉讼、一键理赔等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一体化处理。
遇到交通事故纠纷,先去交警大队,还是保险公司?
事故鉴定、伤情鉴定找哪儿申请?
对方避而不见,如何化解矛盾?
……
今后,这些问题,全部可找南昌市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解决。
虽是跨辖区集中受理,但8个城区的平安办会逐步设立固定的线下调解点,构建以“一庭一中心”为总部的“1+N”多元解纷体系。
南昌市第一个调解点是青山湖区道交事故多元解纷中心,于2020年11月成立。
该中心试运行以来,交警通过行政调解化解了700余起道交事故纠纷;入驻调解员通过平台成功调解了75起案件,涉及金额9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0.6%。全面推开后,预计每年至少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300余万元,节省各类诉讼开支超2000万元。
调解员通过平台调解案件
传统的交通事故纠纷处理中,当事人常常需要在交警部门、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和人民法院等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这些部门之间无信息共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纠纷的高效便捷化解。
现在,上传资料至“道交一体化平台”,可实现前端、后端处理部门信息共享,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纠纷解决成本。据悉,该平台已经在南昌全市启用。
陶晓霞是青山湖区道交事故多元解纷中心的一名调解员, 2020年10月中旬以来,她已经利用平台调解纠纷近50起。
打开小程序,调解员即可与当事人点对点、点对多进行视频调解、在线接收证据材料。调解成功的,当事人可在线一键申请司法确认;调解未成的,当事人也可以一键推送立案并诉讼。
目前就成效来看,该平台已经达到了“调解快、立案快、结案快”的三快效果。
“道交一体化平台”如何使用?
当事人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司法道交一体化”,即可在线申请调解、参加视频调解、在线诉讼、在线申请一键理赔等。
“司法道交一体化”小程序码
该平台还提供了很多智能功能。
比如,使用的“道交一体化平台”内置理赔计算器,当事人及各职能部门录入简单的信息进行赔付试算,就可以得出精确的损失赔偿数额,道交赔偿“一键理赔”成为可能。
江西高院基层基础办主任 刘锋
“一庭一中心”跨辖区受理、调处交通事故纠纷,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司法服务,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也有助于形成南昌市专业化人民法庭建设的集群效应。
南昌中院副院长 钟明强
人民法庭扎根基层一线,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依托青山湖区法院塘山法庭设立“一庭一中心”,是南昌中院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寻乌经验的具体实践,我们将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持续推动“一庭一中心”各项工作不断走深向实,提高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中院民一庭庭长 段毅
集中专业化审理,将进一步提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标准化赔偿。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打造多元解纷工作品牌,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助力南昌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