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青山湖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珂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区法院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
亮点纷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成效显著
成立全省首家区级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并在平安江西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接受全省现场观摩;成立全省首个道路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并作为特色实践项目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交流会上作推介;荣获“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南昌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实践创新案例”等奖励奖项。
成立全省首家区级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
成立全省首个道路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
“六大”举措,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实效
1.凝聚各方工作合力,推进纠纷诉源治理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组建“龚爱根调解团队”,设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法院+工商联”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处中心,与区妇联、民政局、司法局共同设立“家事纠纷多元调解室”,与区检察院、3家律师事务所、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多元解纷e中心。在党委领导下,牵头打造全省首家区级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青山湖区法院诉服中心为主中心,在各镇(街道、园区)和部分平安建设责任单位、行业商会、社区设置14个分中心,构建成政府、法院、行业商会、社区调解资源共享的解纷大格局。
多元解纷e中心14个分中心
2.专精道路交通纠纷,创新市域解纷品牌
在塘山法庭成立“南昌市交通事故速裁法庭”“南昌市交通事故多元解纷中心”(“一庭一中心”),打破道交事故纠纷化解行政区划限制,对全市8个中心城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进行集中管辖。“一体受理、一站调解、一网通办、一键理赔”,道交纠纷解决更加专业高效。自成立以来,已有1226起案件当事人在线申请调解,涉及总金额1.63亿元,调解完成907件,达成调解424件,调解成功率46.7%。
集中管辖全市8个中心城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3.诉讼服务提档升级,共享司法便利高效
服务大厅开设12个窗口,涵盖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五大类近30多项功能。
开启诉讼服务信息化时代,初步形成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通办诉讼全程业务的“智慧诉服”新模式。
构建集约化工作模式,立案、调解、速裁快审、简案快执等环节均可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
4.优化民企营商环境,共推社会经济发展
出台《关于为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推出27条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规范、引导和服务功能,保护民营企业发展。
与区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青山湖区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统一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健全破产审判制度,发挥司法专业优势,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与区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通过完善日常联系、信息互通、诉求移交、诉调对接、会商研讨、宣传引导等沟通协作机制,有效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依托“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及践行“双访双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法律风险防控,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提升维权能力。
5.强化信用惩戒效力,共创诚实守信风尚
构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引导全区形成依法办事、恪守诚信、耻为失信的共识。2020年以来,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67人;对1647名被执行人发布限制消费令,共限制1647人购买机票、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91人;在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中,参与联审候选人1700人次。89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6.延伸司法保障服务,共护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司法救助。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针对追索扶养费、抚育费、赡养费、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进行司法救助,救助一部分群众、化解一批矛盾、稳定一方安宁。2020年以来,累计对117人进行司法救助,发放执行救助款187万多元。
创新服务举措。设立执行事务服务中心,向离婚案件当事人发放《离婚证明书》,设立物业合同纠纷巡回审判点。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成立赣法民意中心青山湖分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办结工单295条,处理293条,工单处理率99%,回访满意率98%。
《离婚证明书》
不懈努力,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青山湖区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工作举措,结合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内容,探索更具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助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青山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