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在婺源召开。青山湖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珂以《做好三篇文章 守护民生交通》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
道路通,百业兴。青山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十纵十横”城东路网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针对道交执行案件标的较大、当事人履行能力不强、矛盾易激化等难题,青山湖区法院立足区情农情,做好“服务、质效、治理”三篇文章,以道交案件执行维护乡村社会安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 服务增效 做好司法便民文章
创新便民利民举措,将司法服务延展至基层治理前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现诉权权益。
夯实党建基础。
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执行局成立机关第四党支部,执行局长为支部书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将道路交通事故执行案件交由党员法官带头办理。2021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执行案件212件,党员法官参与率100%。
畅通服务渠道。
结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通绿色通道,道路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诉事速办”通道公布执行服务与线索联络手机号码,群众意见建议24小时内回复办理。建设执行事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同步立案、保全实施、执行接待、简案快执、涉诉信访、档案查询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搭建共享平台。
运用“道交一体化平台”,道交纠纷责任认定、理赔计算、调解、鉴定、司法确认、诉讼、理赔等“一网通办、一站解纷”。2021年以来,调解结案2924件,近60.93%的案件化解在诉前,完成赔付到位金额超4亿元。前移执行关口,高度注重对当事人经济来源、财产状况信息的收集,加大财产保全力度,敦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79.6%的案件化解在执前。
联动化解 综合施策 做好执行质效文章
着眼乡村振兴大局,找准当事人利益平衡点,实现依法执行与护航大局发展有机统一。
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执行案件和解。
利用区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加强与各镇(街道、园区)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动,邀请村(社区)干部、当事人亲友等见证执行,疏缓对立情绪,促成执行和解。如今年初,在罗家镇板溪村从事钢材货运生意的熊某驾车撞伤了村民应某,经调解,熊某答应一次性支付应某赔偿款45万元。因疫情影响,熊某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在当地村委会等的配合下,双方达成和解,熊某分批支付赔偿款,该案顺利了结。
善意文明执行,优化乡村营商环境。
涉企案件中,审慎灵活运用强制执行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殷王村村民王某本想出售房产缓解物流公司资金困难,但不巧公司车辆撞伤了他人需要支付赔偿金,根据申请,法院对房产进行了查封。为挽救公司,也为了尽快履行义务,王某向法院申请解除房产查封但遭遇申请人的反对,经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对房产予以解封,王某变卖房产后第一时间履行了执行义务。
加大救助力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对申请人因案件一时难以执行、暂时不能获得款物而致贫或者返贫的,立即启动救助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被救助人协调开展社保、民政、低保等救助。如陈某某无证驾驶造成一死一伤严重后果,因保险公司拒绝理赔,陈某某无法负担高额赔偿金,导致死者家庭陷入贫困境地。经政法委协调,我院与信访局、司法局开展联动救助,救助金额达70余万元。2019年以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39件,救助人数164人,救助金额342.16万元。
主动融入 延伸职能 做好乡村治理文章
积极传递法治能量,精准提供司法供给,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法治宣传,引导培育文明乡风。
开设微信公众号“道交法律小讲堂”专栏、制作发布抖音短视频,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交通安全和法律知识。2021年以来,开展道路交通法治宣传活动64次。深入乡村现场执行,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宣布强制措施,切实提升群众诚信意识。
发送司法建议,维护乡村道路安全。
对发现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司法建议。如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频频引发交通事故,建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源头整治。该局派出执法人员52批次、128人次对全区121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基本杜绝违规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情况。
创新多元共治,推进乡村综合治理。
强化与交警、城管、工商联、工会等协作配合,形成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合力,源头化解争议。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及时提醒,依法处置,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2022年,青山湖区域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较上年同期下降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