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青山湖区地处南昌城东、赣江之滨,因辖区风景秀丽的青山湖而得名。这里是江西省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也是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素有“出口三件文化衫,有一件来自青山湖”的美誉。
近年来,青山湖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投资创业优选地,针纺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电子信息LED产业迅速壮大。优质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青山湖区法院结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探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最优解,全方位健全完善惠企助企服务体系,为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助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服务新机制
迈向助企纾困 “加速度”
2022年新春伊始,江西省深化改革和发展双“一号工程”号角吹响,青山湖区法院闻令而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出台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1+1+5”实施方案,紧盯“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重点工作,推出27条保护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
“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大环境影响,针纺产业在品牌创新、流量赋能、加速发展等方面存在困难,企业用工难、债务追讨难问题突出,希望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青山湖区法院联合区科工局、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召开的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提出。
为提升服务实效性,今年以来青山湖区法院积极开展“倾情惠企•法护营商”走访调研活动,收集汇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存在的困难,对反映的问题,能立行立办立行立办,不能立行立办的限期帮助企业解决。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民法典宣讲,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为辖区企业讲解经济合同、权益保护、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今年以来,为企业开展法治宣讲60余场,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经营的合规意识、维权意识。研发“企服通”微信小程序,出台5篇《企业应对新冠疫情法律风险告知书》,先后向392家企业及青山湖区营商局“企帮帮”微信群、区“政企直通车”工作群、辖区内中小企业微信群发送,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江西省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江西政法”对青山湖区法院做法予以推介。
智慧诉服再升级
打造涉企纠纷“快车道”
今年3月,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整个南昌城被按下了暂停键。应对群众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现状,青山湖区法院开启司法“云”服务模式。
“公司运转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现在又遇到疫情,互相体谅一下,宽限一些时日,原告你看行吗?”在多元解纷e平台上,立案庭庭长万爱国和助理朱兆驷正为在家隔离的两名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这是一起涉企纠纷,某建筑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了某石材公司8万元货款。法官与助理及双方当事人通过手机、电脑等“隔空对话”,经耐心劝导下,被告答应先付一部分货款,剩下货款等到疫情后付清,原告同意撤回起诉,宽限被告一段时间渡过难关,纠纷顺利解决。
青山湖区法院倾力打造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站服务”相结合的便民模式,“诉事速办”服务通道17部电话直通各庭室并与12368热线对接,确保企业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反映事项办结率100%。出台《关于涉企案件优先办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涉企涉股东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等便企制度,开设涉中小企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涉企纠纷立案、调解、速裁、审判等环节无缝衔接,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
今年6月,青山湖区法院联合区工商联、区总工会对三起受疫情影响企业拖欠劳务报酬纠纷进行联动调处,案件从受理到调解成功,仅耗时18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融合治理聚合力
释放破产审判“新动能”
炎炎盛夏,似火骄阳抵挡不住群众热情的步伐。7月21日,江西某穗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人来到青山湖区法院,将一面锦旗送到破产审判团队团队长、民庭庭长黄刚手中,锦旗上的“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承载着对法院和法官的认可。
青山湖区法院充分运用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清出”功能,最大限度提高债权回收率、财产清偿率。在江西某穗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法官秉持最大程度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理念,与债权人、公司管理人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债权人与公司全体股东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债权债务一次性结清,债权清偿率达76.4%。同时,积极探索“执转破”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破产、执行、立案部门共同研究、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今年以来,已接受南昌中院指定管辖“执转破”案件15件,结案14件,“执转破”案件均适用简化审程序审理受理,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为62.8天。
破产审判不仅涉及法律问题,还涉及许多民生社会问题,府院联动是解决破产工作中重大问题、化解多种难题的有效手段。青山湖区法院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建立政府与法院“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合力处置”的法治化、常态化工作机制,稳妥快速解决企业破产处置相关问题,有效发挥破产审判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服务产业层次提升、新旧动能转换。
善意文明促执行
助力企业发展“现生机”
“终于卸下了我们公司的‘包袱’,可以走出困境,重新出发了!”拿到青山湖区法院开出的《信用修复证明书》后,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某精神振奋。
此前,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因涉及一起租赁合同纠纷被江西新某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起诉,要求其支付合同欠款96万余元。在法院调解下,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应在2021年6月底前付清全部欠款。因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迟迟未履行完毕还款义务,2022年初,江西新某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向青山湖区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执行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所欠剩余款项共计15万余元。经审查,法院依法将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为避免执行措施给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积极与申请人进行联系沟通,考虑被执行人有积极履行的诚意态度以及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经办人王经毅多次联络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不懈努力,被执行人支付15万余元执行款后,申请人作出让步,放弃了其他款项要求,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被执行人支付完毕相应款项后,青山湖区法院及时解除了对被执行人的一切执行措施。为避免联合惩戒单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被执行人在信用修复后仍受到相关限制,青山湖区法院向安徽某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有了这份证明,企业可以正常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等活动,帮助企业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卸下“包袱”,重新出发。这是青山湖区法院发出的首份信用修复证明,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
面对生产经营暂处逆境的企业,青山湖区法院坚持司法权威与善意文明执行并重,审慎灵活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执行措施,综合运用信用修复、教育督促、“执转破”、失信约束等措施,在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关于“善意文明执行 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细则》等的制定落实,司法的力度和温度在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中得到充分彰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青山湖区法院将继续深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理念,以锐意改革的勇气、主动作为的担当、克难攻坚的干劲,为青山湖区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数字经济引领区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