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道漏水,家具、地板受到漏水的浸泡,光滑的墙壁被漏水侵蚀得污迹斑斑......无论损害发生在何处,都会给受损方精神上带来痛苦、经济上带来损失,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邻里关系,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矛盾纠纷。
近日,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高效化解了一起由房屋漏水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承办法官上门调解,一对“隔阂日深”的老街坊终于握手言和。
“楼上的住户改建了卫生间,导致漏水,造成我家壁柜、灶台、木地板、墙面都有损坏,不管怎么跟他沟通都没有......法官,你们要帮帮我啊!”
陈女士住在肖某家楼下,2021年6月起,陈女士便发现楼上肖某家自来水管损坏漏水,导致陈女士家的客厅、厨房等房顶部分严重受损,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陈女士多次找到楼上的住户肖某希望解决漏水问题,但对方态度坚硬,双方多次吵到不可开交,赔偿方案未达成一致,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多次协商未果,陈女士将肖某告上了法庭。
承办法官受理该案后,考虑到邻里关系的特殊性以及本案的实际情况,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承办法官立即联系双方当事人,前往涉案房屋进行现场勘验,并对双方矛盾进行调解。
“法官你来看看,我们家的房子被楼上漏水淹了一大片,这太气人了!”一见到承办法官,陈女士便火急火燎地拉着她往家里去。
承办法官查看了陈女士家中情况,又跟双方当事人详细交谈,秉着既要依法解决纠纷,又要维系邻里关系原则,深入了解双方诉求。
陈女士要求肖某尽快把漏水问题修好,并且赔偿其因漏水而产生的损失9800元。肖某不认可陈女士提出的赔偿金额,要求经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
承办法官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如果主张进行损失鉴定,一方面鉴定费用非常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耗时也比较长。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本该互相关照、和睦相处......”
为了尽快解决纠纷,避免事态扩大,影响邻里和谐关系,承办法官依法理清利弊,耐心劝说缓和双方情绪,同时从邻里关系的法律角度、和谐邻里的情理角度,耐心向双方释法说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从根源将“漏点”堵上,将“心结”打开。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肖某对房屋漏水破损处主动进行维修,即日开工,15日内维修完毕。双方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至此,一场邻里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邻里纷争无小事,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邻里和睦,更关系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青山湖区法院始终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在当事人之间架起“沟通桥”, 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