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是什么?如何为青少年播下法治“种子”,厚植法治“土壤”,培育法治思维?
9月19日,根据南昌中院的统一部署,青山湖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珂来到其兼任法治副校长的青山湖学校,以“共画‘护未同心圆’ 用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家校社协同共育暨“一把手”讲授“开学第一课”活动。青山湖区委教体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周云,青山湖学校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课程伊始,“电车难题”这一法学领域的经典思维实验,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大家争相举手,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
“家庭是基础,要营造家庭法治育人环境,在孩子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学校是主阵地,要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不断厚植法治‘土壤’。”
“司法是助推,要加强司法的融入和促进,不断形成‘护未’合力。”
梁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向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法治,分析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五种作用。围绕同学们要增强法治意识,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老师要切实履行好学校保护的直接责任,家庭、学校、司法保护要做好协同配合四个方面,指出培育青少年法治思维,养成信仰法律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和司法保护要协同配合,实现法治引领下的家校社协同共育。
最后,梁珂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自我保护,勤学法、敬畏法、善用法,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思考着、小声讨论着,响亮的回答、举起的小手在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中频频出现,法治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
法治副校长以校园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开展通过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筑牢广大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合法权益奠定基础,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校园环境。下一步,青山湖区法院将持续广泛问需、精准普法,以法治宣讲、案例分析、庭审旁听、模拟法庭、公开课等形式,为辖区师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服务,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构建未来法治社会的稳健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