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发展行情,聚焦市场主体关切,2023年5月,青山湖区法院与南昌市现代针纺商会、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共同设立“织纷e站”,采取“法庭+商会”模式为针纺企业提供多元、便捷的司法服务。近期,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依托“织纷e站”平台,联合区检察院、区劳动监察和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充分发挥诉前调解作用,成功调解了一起百余名工人集体讨薪案件。
3.5万件瑕疵品致合作破裂,工厂欠薪百万!
南昌市青山湖区是江西省最大、全国第四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2023年6月,广州某服装公司慕名来到青山湖区寻求合作,经多方比较,最终与青山湖区罗家镇某制衣厂签订委托加工合同。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因双方沟通出现误差,某制衣厂加工的3.5万件套头衫成品出现质量瑕疵,无法按时交付,某服装公司拒绝支付加工费并要求赔偿,导致某制衣厂资金链断裂,拖欠厂内陈某等一百余位名员工一百多万元工资。多次催讨未果,员工集体停工,陈某等三十余名员工代表将某制衣厂诉至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
“法官,我们都是打工的,这都是我们的辛苦钱,你可得为我们讨回公道啊!”三十余名员工来到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立案大厅,情绪激动地围着法官诉说案情。
承办法官在收到诉状材料后,立即安抚当事人情绪,耐心听取劳动者诉求,认真全面梳理案情。考虑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且案涉人数较多,为促使案件快速高效的化解,承办法官依托“织纷e站”平台,与区检察院、区劳动监察委进行诉前调解,通过组织圆桌会议,让某服装公司、某制衣厂、员工代表三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互相倾听对方意见。
工人停工,2.5万件半成品何去何从?
沟通过程中,承办法官仔细倾听,抽丝剥茧,厘清了三方需求:服装公司希望能尽快交付2.5万件半成品,在春节前及时将服装推出市场方能及时止损;工厂员工要求尽快收到工资;制衣厂负责人则表示愿意赔偿损失,承诺保质保量完成剩余半成品,也希望能尽快结清员工工资。三方都有着强烈的调解意愿,但经此一事,三方之间的信任岌岌可危——后续加工的2.5万件质量如何保证?支付3.5万件成品次品后工人是否会按约开工?工人完工后能否收到全部工资?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三方信任危机,“织纷e站”发挥多元调解优势
“法官,我们拖不起啊!”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交货期就是灵魂,若不能在春节前将这批套头衫投放市场,某服装公司将损失巨大。调解会上,某服装公司代表急得焦头烂额,希望有人能提出一个兼顾质量与效率的解决方案。
此时,担任特邀调解员的商会杨副会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服装公司与某制衣厂委托合同纠纷的症结所在——双方面料沟通出现误差,打板时未注意面料缩率和材质的差异。关于某服装公司对后续产品质量上的担忧,商会副会长建议其在大面积铺货时,派出QCE质检管理员在某制衣厂生产前期进行监督,以达到预期版型,并表示商会愿意提供技术指导,以保证2.5万半成品高效顺利完工。
最为关键的信任危机解除,某服装公司与某制衣厂双方负责人态度缓和,承办法官趁热打铁,从法理、情理方面引导各方换位思考,通过多次面对面、背对背沟通,逐步消除了三方的隔阂。
现场集中发放薪资,达成调解!
经充分协商,某服装公司同意支付加工费20万元接收质量瑕疵成品3.5万件,用以支付员工工资,另外,2.5万件半成品由某制衣厂继续加工,加工完成即时结算加工费。
2024年1月10日,在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的组织下,某制衣厂集中发放拖欠的部分工资。当日,区法院与区检察院、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调取某制衣厂工资明细清单,一同完成对拖欠工资数额的核对,某制衣厂通过现场转账的方式向闻讯赶来的工人们发放工资。
半个月的悉心调解,让一百余名工人收到部分工资,安心回到了工作岗位;濒临破产的某制衣厂度过这一经营危机并从中吸取了教训;调解过程中,广州某服装公司与青山湖区纺织服装商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对青山湖区纺织业重拾起信心,并表示期待在青山湖区发展更多高质量的合作伙伴。
下一步,青山湖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激活司法服务“神经末梢”,积极畅通法院与基层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拓展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多元格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地方商会调解力量,为擦亮“青山湖针纺”名片,青山湖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针纺产业高地”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