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辛苦几个月,却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钱,对方拒绝履行,我们也不懂法.......”
“法官,我的钱什么时候才能拿到啊?”
面对这样一起强制执行案件,青山湖区法院做深做实执源治理,积极探索“执前督促”新模式,引导符合条件的案件成功执前和解,实现快履行、少强制、低成本、高效率,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
某建筑公司拖欠薪酬,拒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45名劳动者权益难兑现,如何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能否从源头上促成义务人主动履行?
考虑到申请人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如果案件进入常规执行程序,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可能会进入再审程序。为促使案件快速高效化解,承办法官决定开展执前督促。
执行法官联系到某建筑公司,一方面释法析理,告知其必须履行劳动仲裁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面通过类案分析,告知其同类案件拖延执行、规避执行的法律后果。经过执行法官耐心反复劝说,某建筑公司终于意识到自身错误,与欠薪工人代表进行沟通。
最终,仅用时19天,45名工人的28万元欠薪全部履行到位,将该起案件化解在进入执行程序之前。
今年以来,青山湖区法院采用“执前督促”工作模式,结合强制执行的威慑力,不少案件的履行由强制被执行向主动自愿履行转变,自动履行率得到提升。相较于强制执行,“执前督促”能够引导当事人在执行前和解、自觉履行,更利于化解矛盾。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新模式简化了办案程序,缩短了办案期限,能更快地兑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减轻诉累。
执前督促既实质性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又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增量,节约司法资源,是青山湖区法院新时代执源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青山湖区法院将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发挥执源治理的乘数效用,通过有效引导、疏导,促使当事人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切实将“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获得感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