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赔偿金导致两个贫困家庭焦头烂额;一次工伤,医疗费导致公司和个人都陷入困境——
“这是我们的救命钱啊!”
“我们真的拿不出啊!”
意外,谁都不愿意遇到,但当执行工作遇到陷入困境的双方当事人,如何妥善处理看似“无解”矛盾?
一边是因急需这笔赔偿金、情绪激动的申请人,一边是陷入窘境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心里明白,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达成和解。
2024年7月,执行法官在应对一起此类交通事故案件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一场车祸带来的13万的赔偿金,让双方当事人都心力交瘁。如何化解这一执行困境?
涉民生案件关系着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因案施策,才能解决问题,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执行法官立即想到邀请民警、双方村委会干部及当事人亲属一同参与解决双方的矛盾,协调赔偿事宜。
调解过程中,执行法官、民警和村委会干部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做思想工作,告知肇事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带来的不利后果。同时邀请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干部也积极与受害方沟通,协助缓和情绪,说明肇事方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困难情况,并拿出事实证据,消除受害方的疑虑,引导其理性对待赔偿,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赔偿方案。
在联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肇事者的态度发生转变,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同意一次性给付申请执行人刘某11万元,至此,该案在三十天内顺利执结。
该案是青山湖区法院健全完善执行联动协作机制的有益探索,有效整合了各方职能优势,成功促成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妥善化解群众矛盾。
青山湖区法院通过与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搞联合、结对子,成功构建人民法院与基层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一致的执行联动机制;社区、村干部为法院执行联动协助员,提供被执行人的住所和工作场所、财产及收入情况等信息;做好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说服教育工作、维护执行现场秩序与群众思想疏导稳控等工作,有利于执行和解。
下一步,青山湖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深化拓展执行联动协作机制,推动执行协作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